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为引导新生向先进榜样看齐,充分发挥朋辈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用看得见的标杆激励新生向阳成长,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于8月26日上午组织举办2025级本科生军训榜样人物专题报告会。邀请北京大学“双学籍”飞行员李瑾线上配资平台官网,北京大学十佳学生党支部书记刘佳蕾,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标兵李晗宸,北京大学演讲十佳比赛、主持人大赛冠军林祉祎,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王洪波分享青春故事。2025级新生军训团全体师生参会。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主持人
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本科生顾予涵
“双学籍”飞行员李瑾报告会
“空天报国凌云志,未名博雅赤子心。”北京大学2019级“双学籍”飞行员李瑾为同学们讲述了她作为首批“双学籍”空军女飞行学员从燕园到蓝天的青春奋斗。在北大,李瑾和同学们一起苦学文化知识,演算纸折成钢铁羽翼,实验室构建空天经纬,科技强军的誓言落尽每页笔记。“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她们挥汗五四操场,突破自身极限,锤炼筋骨,强健体魄。首次跳伞时,跳出舱门,天地辽阔,当伞包打开的那一瞬间,她耳边伴着风拂伞衣的声音,脑海中回荡起《燕园情》的旋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这更加坚定了她翱翔蓝天的信念。走出北大校门,李瑾在祖国北疆完成飞行训练,她坚持勤学苦练、探索创新,斩获了“单飞之星”“仪表之星”等一个个荣誉,成长为一名守卫祖国海疆的飞行员。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苍穹,李瑾表示,她将始终践行人民空军“搏击长空心向党,飞行万里不迷航”的忠诚信仰与北大“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使命担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强国兴军的征程上努力实现由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向“优秀飞行员”的转变。
北京大学2019级“双学籍”飞行员李瑾
十佳学生党支部书记刘佳蕾
报告会
北京大学十佳学生党支部书记、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刘佳蕾讲述了在北大“讲好中国故事,争做有为青年”的成长经历。在随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大学)前往西藏拉萨为当地幼儿教师培训普通话时,她顶着严重的高原反应,背着氧气瓶上课,说急了喘不上气来就赶紧吸两口,按时优质完成了授课任务。她自觉加深文化自信,每当教留学生写书法、打太极或学习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都会深入挖掘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把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内涵讲给学生听。作为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她在支部工作中紧密结合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特色,既帮助党员深入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及文化传播事业现状,为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科动能;也引导党员奔赴世界各地孔子学院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将中国声音传遍五湖四海。刘佳蕾表示,期待新生同学心怀“国之大者”,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前途紧密联系,使个体进步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立足北大、胸怀家国、联通世界,在讲好中国故事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2023级博士研究生刘佳蕾
青年志愿者标兵李晗宸报告会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标兵、外国语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晗宸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心目中一种丈量燕园、感受社会的方式:志愿服务。参加北大暑期学堂期间,迷路的李晗宸得到了志愿者的热情帮助,这让他体会到,北大最动人的风景,是这些用善意点亮他人的身影。他决意要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加入了北大校园文化讲解志愿者团队,从国际文化节到毕业典礼,都能看见他服务的身影。李晗宸提到,北大志愿者不仅是服务北大的,更是服务国家、面向世界的。在2024中非合作论坛上,李晗宸的志愿服务岗位是国家会议中心新闻中心超高清沉浸式体验大屏展区,他几乎需要全天站在大屏上,被沉浸式景色和环绕式声音所包围,一天十多小时工作下来,常感头晕目眩、耳朵嗡响,当时,具有小语种专业背景的志愿者较为稀缺,因此,面对老师提供的换岗选项,掌握阿拉伯语、英语、西班牙语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第一线,用自身专业能力接待更多非洲来宾。“希望你们不仅追求学术上的卓越,也能够积极在志愿服务中体会责任与担当。”李晗宸对学弟学妹们说。
外国语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晗宸
主持人大赛冠军林祉祎报告会
北京大学演讲十佳比赛、主持人大赛冠军,汇丰商学院2023级财经传媒专业硕士研究生林祉祎以“寻梦”“逐梦”“铸梦”三个篇章,讲述了自己探索与收获的故事,为新生即将展开的北大旅程提供了一份温暖的“导航图”。林祉祎的北大成长之旅,始终沿着“学术”与“实践”两条轨道双轨并行,她用跨学科方法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可能对少数群体造成的影响,荣获了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EJMC)年会“最佳学生论文奖”;她在主持台上传递青年声音,在媒体一线锤炼新闻理想,在顶尖赛事挑战自我极限,荣膺《2025央视主持人大赛》首期第一名。林祉祎表示,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洞见时代、连接中外、传递价值”的媒体人。“同学们,眼前的军训,正是我们‘铸梦’的第一课。烈日下的军姿,磨练的是我们坚韧不拔的意志;整齐的队列,培育的是我们的集体精神;严格的纪律,塑造的是我们的规则意识。这些品质,与我们未来学术上的求索、事业上的打拼,其内核一脉相承——那就是对卓越的追求,对责任的担当,对家国的热爱。”林祉祎向同学们发出青春号召。
汇丰商学院2023级财经传媒专业
硕士研究生林祉祎
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王洪波
报告会
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医学技术研究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洪波分享了他眼中在北大的“无限可能”。在北大第一种可能,就是成为爱国求真的新青年。他关注到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达48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250万例,立志发奋学习,扎根科研,开发高性能癌症治疗纳米材料。在北大的第二种可能,是成为励志力行的实干家。在大学期间,他曾前往11个省市开展实践调研,累计形成20余万字调研报告,走访调研2000余人。在北大的第三种可能,是成为多元发展的北大人。他曾在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百年经典诵读活动中担任诵读演员,作为学生记者参加中国青年报《青年茶座》栏目录制,也积极参加支教、义诊等多类志愿公益活动,从多角度拓展成长边界。在北大的第四种可能,是成为青年声音的传播者。他参与运营旗帜微平台、学校共青团、创青春、青年观察家等公众号,平台总粉丝数超3400万,发布署名稿件120余篇,总浏览量超过440万,让更多人听见青年声音。王洪波表示,在北大的可能性还有很多,未来的北大故事还需要各位学弟学妹来书写。
医学技术研究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洪波
新生感想
本次活动在新生中引发热烈讨论。工学院2025级本科生张宸表示:“党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奋斗的坐标系。总要有一些人来做这些基础研究,总要有一些人来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那么为什么不可能是我呢?”
元培学院2025级本科生闫瑾表示:“‘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的豪情壮志,支撑着北大飞行员在蓝天碧海间谱写属于北大人的壮美赞歌。作为新时代北大人,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将爱国情怀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在不同领域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传承这份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将继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线上配资平台官网,以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榜样教育,让先锋榜样事迹成为激励同学们成长成才、奋发有为的重要精神力量,更好引领同学们在以青春献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正道上勇毅前行。
升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