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天天飞来,欧洲却连个门铃都没安好。这话听起来像笑话,但其实是东欧农民最近的真实心声。9月的一天,波兰一位种麦农清晨起床,打开窗户,看到天际有个黑点在嗡嗡地飞过。他还以为是自家蜂箱发生了爆炸,但接着邻居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张图:俄军的柳叶刀无人机就像滑过屋顶一样,尾翼上的红星标记清晰可见。那一刻,这位农民手中的锄头掉到地上,砸了个大脚趾,疼得他直咧嘴,但他第一反应却是:保险公司会赔战争损失吗?可能觉得他反应过大,但换作谁都一样。立陶宛边境的一个小镇,最近刚将每季度一次的防空演习改成了每周一次。小学生们背着书包跑进地下室,老师们拿着平板播放空袭警报银川股票配资,而背景音乐居然是泰勒·斯威夫特——理由是,平板里就只有这一首歌,节奏快,孩子们跑得更带劲。跑完后,他们回到教室,黑板角贴着手绘的Drone Watch图,红笔圈出了无人机的轮廓,跟小时候画的UFO差不多,只是这次没有人觉得兴奋,大家的心跳声几乎可以听见。
展开剩余58%有些人将希望寄托在民间智慧上。爱沙尼亚的大学生们众筹成立了无人机猎人俱乐部银川股票配资,他们花了几百美元购买大疆无人机,挂上渔网,晚上在边境试图撞击敌方无人机,竟然真的成功捕获了一架俄制海鹰无人机。这段视频被上传到TikTok,点赞数破百万。评论却两极分化:一半人称他们是少年英雄,一半人则开玩笑说:下次挂个棒球棍,这样更省钱。军方看到这条消息后直摇头——渔网缠住螺旋桨后,掉下来的铁块砸到民房怎么办?虽然预算紧张,但他们还是悄悄给这些学生提供了一个试验场,名义上是做非致命拦截技术研究,其实是睁只眼闭只眼——如果这些学生真的有用,节省下来的导弹钱可以用来为总理办公室换全套真皮沙发。最糟糕的是电网公司。冬天还没来,立陶宛330千伏的变电站就已经两次被可疑航模盘旋拍照。工程师们24小时守在变电站,装备了红外望远镜,眼睛下黑眼圈都快发光了。他们算过,如果变电站被炸,全国大规模停电三天,重启一次的成本高达1.2亿欧元,还得等德国送来备用的变压器。变电站老板连夜给员工发了邮件,奖励方案非常诱人:谁能提出低成本防无人机方案,年终奖翻倍,外加一张冰岛温泉券。重赏之下,保安大叔居然拿起了家里的锡纸,把高压塔裹得像圣诞树一样一闪一闪,声称这样可以干扰GPS信号。专家们听了差点笑喷了,但检测结果出来后显示,锡纸包裹区域的雷达杂讯增加了6%。虽然这只是杯水车薪,但足以让老板拍视频展示说:我们已经尽力了。 欧盟高层终于认识到,单靠高大上的技术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12月初他们悄悄在年会的议程中加入了一项新条例草案:放宽军用频段,允许成员国在边境使用主动电子干扰技术,先打雷后下雨,法律的跟进再说。这个消息一发布,立陶宛小镇的酒吧瞬间爆满,农民和程序员们一起举杯庆祝,大家笑着说:虽然手机信号可能会丢,但总比半夜被无人机敲门强。至于那78亿欧元的预算是否会真的支付出来,大家心照不宣——PPT上那些数字是给选民看的,真正掏腰包的时刻,还是要依赖渔网、锡纸和泰勒·斯威夫特。
发布于:天津市升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