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全国著名的拥军模范赵趁妮吗?赵趁妮,河南禹州人,终身坚持以拥军爱国为己任。1978年,她将儿子刘同宝送去参军,没过多久,赵家便接连遭遇了重大的打击——婆婆、丈夫等四位亲人相继去世。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赵趁妮强忍悲痛,并没有将这些不幸的消息告知正在军营中的儿子。次年,越南自卫反击战爆发,赵趁妮又劝说自己的女儿放弃稳定的工作,选择投身军营,为国效力。在她的六个子女中,有三人曾参军服役线上配资平台官网,而她的八个孙子孙女中,也有四人继承了她的信念,加入了军队。
赵趁妮不仅如此,她还经常自掏腰包,购买物资慰问部队,给家乡的新兵写鼓励信,甚至亲手为战士们纳鞋垫。正因为她如此坚守拥军爱国的信念,赵趁妮先后被总政治部、民政部、河南省政府等授予“爱国拥军模范”的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全国妇联和省妇联颁发的“高尚的母亲”荣誉称号。她的事迹广为传播,成为了全国上下学习的典范。
然而,赵趁妮的拥军故事之所以能够引起全军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背后有一位不可忽视的功臣——袁守芳上将。正是他借助自己在军事宣传方面的特长,撰写了赵趁妮的事迹,通过新闻报道让她的事迹广为流传,最终使她成为全国的拥军模范。
展开剩余69%袁守芳将军可不简单,他是我军政工系统的资深将领,从基层的宣传干事一步步晋升至大军区级的共和国上将。袁守芳1939年3月出生于辽宁葫芦岛,19岁时参军,成为驻扎在吉林的沈阳军区46军133师的一名基层战士。此时,46军刚刚从朝鲜战场返回,驻防吉林不过三年。袁守芳的军长肖全夫少将和政委高德西少将都是开国将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袁守芳得到了锤炼。
1975年,46军换防至江苏徐州和山东临沂,转隶至济南军区,袁守芳也随之调入济南军区。虽然袁守芳一直在46军服役,但他从未被调任到其他军区,而是一直见证了46军的成长与发展,直到1985年百万裁军时,46军被撤销编制。与此同时,袁守芳在46军期间只有两次担任主官的机会,分别是担任46军138师414团政委和138师炮兵团政委,其余时间他都在各个岗位上担任宣传类职务,比如担任过133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46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138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等职务。
可以说,袁守芳从基层宣传工作起步,逐步成长为我军的一名高级政工干部,他对军事宣传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广泛的影响。赵趁妮的事迹,正是在袁守芳担任政治部职务时,由他领导撰写并发表的。此外,袁守芳还成功推动了“白老虎连”连长刘启波的先进事迹,让这一典型人物成为全军的榜样。
袁守芳的宣传稿件,时常被刊登在《解放军报》上,甚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选播,这足以证明他的写作和宣传能力。正是这种出色的写作才能,使他在百万裁军时期,依然能够晋升为济南军区的正军级干部,进入总政治部工作,充分体现了他在宣传工作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济南军区46军最后一任政治部主任,袁守芳在46军解散后被调任至济南军区,担任政治部副主任。46军的其他领导成员也纷纷调到济南军区,如末任军长许胜平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后勤部部长,末任政委曹芃生被调任为山东省军区政委,末任参谋长郭辅周则升任济南军区参谋长。在我军恢复军衔制后的首次授衔中,袁守芳与许胜、曹芃生一同被授予少将军衔,郭辅周则晋升为中将。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袁守芳在济南军区工作了整整10年,从政治部副主任到政治部主任,积累了丰富的政工领导经验。直到1996年,他才转任总政治部主任助理,随后迅速升任为总政治部副主任,并在2000年晋升为上将。12年间,他的职务晋升证明了他在政工系统中的出色贡献和领导能力。2004年,袁守芳在服役满45年后正式退役,结束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
回顾袁守芳的军旅生涯,虽然他从未担任过师级以上的主官,但凭借扎实的政工工作能力,他在政工系统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终获得共和国上将的荣誉。46军的末任班子成员中,只有末任政委曹芃生晋升为上将线上配资平台官网,而许胜和郭辅周则晋升为中将并按时退役。袁守芳的成长轨迹,也充分展示了一个基层宣传工作者的坚韧与智慧。
发布于:天津市升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